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信发展

四川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1-09-22 16:56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的重要阶段,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趋势,制定未来五年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对于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开启四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四川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印发并全文在网上公开。

一、起草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省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20年底,我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7525.9亿元(2015年不变单价),超过十二五末的6倍。基础电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超过800亿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模、网络供给服务能力、电信普遍服务成效等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为助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促进四川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战略动能更加强劲。为此,我们既对接上位全国信息通信发展规划,又“接地气”,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省级战略为支撑,按照“1+5”的思路,聚焦新基建、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组织编制了我省信息通信行业1个省级总规和5个经济区规划分册。总册分为“十三五”发展回顾、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规划了24项重点任务和11个重大专栏工程。五个分册规划全面承接总册规划精神,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为牵引,规划布局了89项具体任务,积极推动全省信息通信行业总体规划在各区域的有效落地和实施。

二、规划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十四五”时期,我省信息通信行业将聚焦5G网络、千兆光纤、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助推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应用普及,为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有利于引导行业创新发展。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环境下,《规划》聚焦“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提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打造行业治理新局面、构筑网络安全新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有利于找准全省信息通信业发展路径,为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明确方向。

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践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推动信息通信业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纵深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夯实农村边远地区“光纤+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切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和城乡之间数字化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市民数字化生活服务,推动智慧民生服务从“能用”到“好用”升级,着力促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领域民生应用快速发展,加强携号转网、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精准降费,解决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规划》坚持创新引领、区域协调、共享发展、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等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为支撑,全力打造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化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强化服务和应用水平,持续完善包容协同的监管体系,积极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生态环境,推进“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建设,奋力开启四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新征程。

《规划》提出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信业务总量超过2500亿元(2020年不变单价),年均增速20%以上。电信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到1000亿元。二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西部领先,5G基站达到25万个,实现5G用户和千兆城市群规模西部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量西部第一、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流量疏导能力西部第一。三是行业对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四是网络安全与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五是行业区域融合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成都国际性通信枢纽、5G创新名城和双千兆名片基本形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等区域信息通信实现特色发展。为此,《规划》从总体规模、基础设施、绿色节能、应用普及、创新发展、普惠共享6大类别提出了19项指标。

四、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四川信息通信业重点聚焦6大领域创新发展。

1.实现网络强省新突破。一是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独立组网规模化部署,开展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推进基于IPv6下一代网络建设,部署物联感知体系。二是推动“数网”融合发展,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通道,完善成都数据中心集群与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加快数据中心绿色高效发展。三是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助推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四是聚焦民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加深加厚农村及偏远地区4G、光纤网络覆盖,逐步推进5G网络向有实际需求的乡镇和村延伸。

2.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一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发展。二是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社会化应用,推动智慧民生服务从能用好用升级,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三是充分挖掘利用行业数据价值,加快行业数据资源赋能政府治理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政务数字化转型。四是推进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改造及技术创新,加大信息通信网络共建共享力度,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部门联动、多行业协同机制。

3.打造行业治理新局面。一是强化实施“证照分离”,深化“告知承诺”审批改革,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推进“放管服”改革。二是建立健全投申诉处理保障机制,加强携号转网、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治理,保障用户权益。三是加强网站、域名、APPIP地址备案等互联网基础资源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四是强化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风险防范及主体责任落实,做好网络安全监管。五是加强既有系统迭代升级和新兴领域前沿探索与前瞻布局,提升监管效能。

4.构筑网络体系新安全。一是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协同保护。二是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三是探索边缘计算安全相关标准制定,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云边协同的边缘计算安全体系,推进边缘安全建设。四是完善应用安全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建设信息安全端网云安全监管体系。五是强化应急通信保障,推进应急制度标准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六是提升5G、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网络安全投入占比,丰富网络安全产业和服务供给,促进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5.支撑成渝发展新格局。一是承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加大成渝双城要道5G网络建设,加快互联网通道带宽扩容,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合力拓展垂直行业应用,加快成渝地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三是建立川渝两地应急通信协同机制,探索网络信息安全联动合作机制,联合提升通信保障及服务能力。

6.实现区域协同新发展。一是围绕成都“极核”城市定位,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信息港,推进成都5G网络全覆盖,打造全国一流的精品网络。二是加快川南经济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港口专网建设应用,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行业节点推广应用,推动工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建设。三是鼓励川东北经济区统筹发展城乡信息通信,深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5G+医疗健康“5G+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四是支持攀西经济区加强偏远地区光纤网络覆盖,打造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推动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设施数字化建设,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五是促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网络提档升级,推进全域旅游、数字惠民服务等发展,强化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贯彻国家有关信息通信法律法规,落实《四川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四川省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指导意见》,促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安全运营。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协调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用地指标、5G用电等优惠政策,加强标准制定、应用推广、行业管理、资源配置方面的政策支持。

三是协调要素保障。建立川渝信息通信人才培养协作机制,拓宽人才引进培养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

四是规划落地实施。加强规划对接,推动《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纳入各地各部门的规划、计划中,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电力配套等方面形成跨行业协同发展机制。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