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通信行业高新技术助力泸县“9.16”抗震救灾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发挥优势开展暖心服务

发布时间:2021-09-20 15:04

泸县“9.16”地震以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内通信行业第一时间扛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通过增派应急基站车、抢修车辆、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等应急通信装备和物资抵达灾区,加强灾区公众通信网络覆盖,重点保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灾民集中安置点。震中范围内的受损基站于1613时全部抢通,抗震救灾指挥通信稳定畅通。在保通的同时,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一方面组织开展灾后风险隐患排查;另一方面,组织通信行业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开展暖心服务,运用高新技术助力抗震救灾。

一是心系灾区群众,主动暖心服务。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通信行业紧急调配帐篷开通15个便民服务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通话、免费充电、打电话报平安、寻亲热线、WiFi热水、看电视等服务;对震中区域所有手机开通免催免停业务,确保用户通信畅通;为集中安置点的学生开通免费WiFi网络服务,让灾区学生停课不停学。16日地震以来,发挥通信行业优势,组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累计发送公益短信、预警短信100余万条,提醒附近民众注意紧急避险、提前防备余震、做好自身防护。

二是当好抢险救灾的“千里眼、顺风耳”。依托移动公司“云视讯”会议终端,协助泸州市应急指挥部召开云视泸州会议2次,覆盖全市各区县、泸县各乡镇、部分村(社区)320余个点位,协助召开云视讯手机视频会议2次,覆盖泸县300余名领导干部,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灾后调度部署、协调沟通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依托电信公司慧眼视频监控,在灾区各集中安置点免费安装视频监控,确保安置点人员和救灾物资安全;利用电信云呼叫平台,开通乡村大喇叭,村社干部通过手机实现语音信息一点发送、平台自动呼叫,快速传达需要通知到每家每户的重要信息。

三是因地制宜,利用非视距微波打通大带宽传输通道。在此次泸县震中的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灾民安置点,因局部光缆受损、危险建筑不能施工、存在二次垮塌等安全隐患,无法在短时间内新布放光缆的情况下,组织联通公司利用非视距微波打通750M传输通道,迅速开通小型卫星基站车4/5G业务,成功释放出高带宽业务,克服了传统卫星传输的低带宽问题,有效满足了救灾指挥、受灾群众、抢险队伍、新闻媒体的语音通话和数据上网等通信需求。

四是利用5G网联无人机化身“移动天网”,开展震区精准搜救。针对泸县震区灾害点多、要求救援响应时间快的特点,组织移动公司第一时间携带45G网联无人机及机载通信终端哈勃一号抵达灾区,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在震区开展视频勘察、应急测绘、次生灾害评估等工作,为公安、应急、消防、医疗救援嬴得宝贵时间、输出精准数据。截至目前已实施救援飞行23架次,覆盖面积18平方公里,为各救援单位输出关键信息62项。

五是创新运用“5G+卫星+远程医疗”,架起跨地市救治“输血管道”。组织移动公司紧急调派5G急救车,赶赴泸县救援现场布设全套5G医疗救援设备,承载包括急救管理、院前电子病历、远程协同会诊、病患生命体征采集、重症危急值预警等功能,把后方医疗力量无缝连接到前方,通过5G和卫星两个链路的融合通讯技术实现国家救援队、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与泸县人民医院之间多方应急视频通讯,截至目前已通过5G专网实施远程救治36次。其中,为泸县一名69岁地震伤员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目前状态平稳。这是首次实现5G与卫星融合通讯用于灾害救援的实战,也检验了应急状态下多种应急通信模式助力抢险救援的支撑能力。


六是全方位监控、多方式供电,确保震区通信畅通。地震发生后,组织铁塔公司快速响应,通过监控系统锁定受灾故障站点,通过铁塔远程视讯系统高效分析受损情况和故障原因,精准快速制定并实施抢修方案。针对地震受损房屋不能进入的基站,采用交流远供稳压系统,确保基站正常运行。


通信行业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刘小文要求通信行业抢险救灾队伍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新型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场景应用,更要把此次保障中展现出来的先进技术、装备、保障流程、经验做法固化下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增强省内通信行业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